欢迎来到新航道官网!新航道-用心用情用力做教育!
好轻松考研 新航道雅思APP 留学院校库

咨询热线:400-011-8885

青岛新航道 > 热门新闻 > 语言测试之个人浅见--听力篇

语言测试之个人浅见--听力篇

来源:      浏览:      发布日期:2015-01-20 14:35

返回列表

 

 

  本人此次不是站在解题者这一角度,而是站在出题者或者说”试题设计师”这一角度来浅谈听力测试, 首先应当考虑的是需要弄清听力测试的出题理念. 我们可以试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我们该如何去判断某考生比其他考生在外(二)语测试中听得更懂更好呢? 在众多测试参与者中, 又有哪些因素区分听力表现力的差异呢? 大家对待听力考试上有哪些感触呢? 这中间的又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你能仅通过思考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外(二)语听力测试中, 尤其是针对听力录音输入方面, 影响考生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墨尔本大学语言学研究院(Schoo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的语言测试学权威专家Professor Tim McNamara教授在接受本人采访时曾针对其德语学习过程感悟道: “我曾尝试去用国际德语广播公司官网中的相关材料作为德语听力练习蓝本, 其中也包含里面针对德语教学的有关内容. 当我尝试着放慢速度细读该站的一些新闻时, 我发现自己读的竟然比正常语速还要慢. 其实, 当时读的新闻内容比我实际水平要难要更有深度,因此本人根本听不懂.所以当时我就是通过对主旨话题的判断来对所讲内容进行大致理解. 当然, 我的听力能力在另一方面得益于以听德语新闻取代英语新闻. 再加上对上下文语境内容的了解也是同时提高听力水平和成绩的法宝.” 因此,通过老教授的亲身经历不难看出,语速掌控力,听力内容主旨大意的把握,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等综合方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外语听力学习甚至是应试。

 

墨尔本大学标志性建筑

 

  墨尔本大学标志性建筑-Old Arts Building

人文社科研究院-Faculty of Arts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所在地

 

  因此, 决定考生听力实力发挥的因素有很多.听力输入因素一定程度上能决定考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我们仍须考虑有关听力测试出题理念问题: 作为被动聆听者(听一段独白或讲座)与主动聆听者(直接参与真实对话聆听)相比,效果一样吗? 因为, 如果按照协作聆听(即主动聆听)方式, 则有机会弄清信息甚至是通过重复达到信息复认目的,以免错失信息反馈而导致漏掉有效信息. 以下是本人总结的一些能够在听力输入材料中影响测试参与者理解和发挥水平的因素: 语速(讲话人说话速度的快慢); 篇幅长度( 如果听力内容文段过长, 篇幅则是一个能够左右听力成败的关键要素:即易导致参与者分散注意力而影响发挥效果); 语法句法的复杂程度; 所涉及的相关词汇的难易度; 文本结构(即上下文语境结构)也会决定参与者的理解水平; 录制现场周围环境的噪音大小; 讲话人的口音或方言特点; 有时候, 听力输入的命题密度会变得异常紧张,即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出一篇较大信息量的输入内容; 题点的重复次数以及对话题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等等.

 

  以下是一些与之相关的具体问题在此探讨一二: 首先, 当考生通过听一段简短的讲座来测试其外语听力能力时(以托福听力讲座部分为例), 做笔记与否这一因素是否造成成绩的好坏, 试题难易程度的差异呢? 换句话说,在考生看到并开始回答问题之前, 做不做笔记这一问题是能降低还是提高试题的难度呢? 其次, 在聆听听力内容和答题之前进行预读考题是否能对成绩好坏和评估考生水平真实性的差异呢? 有时候,类似听力测试(以雅思听力为例), 考生有权在听力内容开始前预读问题,然后边听边答题.上述两种不同的考试设置是否存有明显的差异? 然后, 视频听力测试是否就是比单纯音频听力测试更能让考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呢? 最后, 在所考察的上下文语境内容固定的前提下,题型的差异是否能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 哪些题型能让考生轻松应对? 又有哪些题型曾让人感到头疼?

 

墨尔本大学

 

  墨尔本大学语言学研究院School of Language & Linguistics

 

 

  针对上述问题,全球语言测试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们也为此做出了一些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美国语言学家 Kenneth L. Hale 与其并列作者 Courtney于1994年发表关于“考生做笔记的经验和习惯与iBT TOEFL听力测试的关系”文献报告,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通过该研究的结论数据阐明了无论考生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也不管它们是否在课堂上做过笔记练习,允许他们在考试过程中作笔记与他们水平发挥几乎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而更有趣的是要求他们做笔记却明显有碍于他们的临场发挥,同时指出听力材料与做笔记以及考生的信息处理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Hale & Courtney, 1994). 因此,在当今这全球考生实力水平参差不齐的TOEFL考场上,为保险起见,还是建议中、低水平考生适当做笔记,无论是放在应试信息整理和记忆方面还是集中注意力的战略战术上都是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作为硬性要求。而对于中、高水平的考生而言,使其能够在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束缚的条件下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才是王道!

 

  Sherman 于1997年发表关于“预读试题与应试难易程度的关系”的文献中通过其调研数据显示预读试题并没有影响到他们水平的发挥。针对多媒体环境下视觉效果可否辅助听力理解力这一问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语言学研究院的 Professor Paul Gruba在其当年博士进修期间发表过的评论文章中阐述道:“本次的测试参与者的母语水平皆处于高阶, 他们的在多功能厅边看边听教育类新闻时,他通过反复播放新闻文件内容去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反应,并且所播放的新闻视频都很简短, 结果发现, 影音视频对于测试者的听力理解力的误导作用竟与辅助作用持平, 因此总结出 “无法确保影音视频必能辅助和提高测试者听力理解力” 这一结论. 同时, Gruba指出尽管在iBT TOEFL听力测试中增加了视觉信息,但这些信息只是一些静止的图片和图表,不能够很好地代表应试者在非测试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动态交流情景。如果既要考虑到视觉信息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又要能代表典型的目标语言使用情景,的办法是在听力测试中使用视频媒体(video media),使听觉信息和动态的视觉信息相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单位(Gruba,1997)。美国语言测试学学者 April Ginther于2002年在其发表的文献中提到: “在对iBT TOEFL考试中的听力测试进行研究时,采用了两类视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语境图像( context visuals)和内容图像(content visuals)。语境图像给听话者提供话语发生时的场景信息,内容图像则是对话语内容的视觉补充。 Ginther的研究显示,带有内容图像的听力材料的难度低于纯音频的听力材料,而伴有语境图像的听力材料的难度则高于纯音频的听力材料。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内容图像使听力材料中的信息内容更加具体且便于记忆,而语境图像由于与听力材料的内容无关,从而分散了应试者在听觉上的注意力,而这种分散作用在低水平的应试者中尤为明显。Ginther由此提出,水平较高的应试者能更好地克服背景图像的这种负面影响(Ginther,2002) ”.

 

墨尔本大学文化长廊

 

  墨尔本大学文化长廊 Arts Gallery

 

  题型差异是否能造成考生水平发挥的差异呢? 题型差异也是一项针对听力测试而言不可不提的关键因素。我们可将四选一的选择题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与开放解答题 “Open-ended Questions” (考生可结合所听内容进行开放式简答)或完形填空 “Cloze Test”进行比较。Berne 于1993年通过其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考生解答单选题的正确率要高于开放解答题和完形填空题。此外,中国语言测试学专家吴一安教授也于1998年在其论文中阐述了针对单选题与其他题型在听力测试中的比较上,单选题却破天荒地成为实力较弱考生较为发憷的题型,原因是他们不得不针对题目和选项进行“猜测”而并非直接随听随答(Wu, 1998)。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两位语言测试学学者 Geoff Brindley 和 Helen Slatyer于2002年的课体中通过对比同份输入材料的不同版本下的考生成绩,结合改变该材料的相关特征(包括语速,题材,输入源)且转换不同的任务特征(包括应试人数,题型变化,即表格题,简答题)等诸多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至少两种变量直接的影响了测试的整体难度:句型转换较完成句子相比难度降低了30%,并且提升语速又将难度增加了30%。然而,许多变量的相互作用却在个别题型上却收效甚微(Brindley & Slatyer, 2002)。

 

  综上所述, 打造一种更为理性客观的听力测试体制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时至今日,我们仍需为之而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仍需更多课题研究为维护听力测试体制的有效性形成更多的理论基础。与各位同仁共勉之。

 

  备注:在此特别感谢来自墨尔本大学语言学研究院的 Professor Tim McNamara, Professor Carsten Roever和Professor Paul Gruba三位教授给予在本人读研时期所给予的专业指导和研究支持

 

  参考文献:

 

  Berne, J.E.1993: The role of text type, assessment task and target language experience in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ssess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Spanish and Portuguese, Cancun, Mexico, August 9-13, 1992.ED 358737

  Brindley; Slatyer. 2002: Exploring task difficulty in ESL listening assessment. Language Testing 19: 369

  Ginther, A. 2002. Context and content visuals and performance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imuli. Language Testing, 19, 133-167

  Gruba, P. The role of video media in listening assessment[J]. System,1997,25 (3): 335-345.

  Hale, G. & R. Courtney. The effects of note-taking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J]. Language Testing ,1994,11 (1): 29-48.

  Sherman, J. The effect of question preview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sts[J]. Language Testing,

  1997,14 (2): 185-213.

  Wu,Y. 1998: What do test taker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st?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EFL-test takers performing a multiple-choice task. Language Testing 15, 21-44

  • 关注新航道动态

    关注新航道动态

  • 关注留学妈妈俱乐部

    关注留学妈妈俱乐部

咨询热线
400-011-8885
集团客服电话
400-097-9266

青岛新航道学校:青岛市李沧区东川路国际院士港二期21号楼5楼